新闻动态
复制一张仅需一分钟 门禁卡“禁”得住谁?
近年来,为保障小区的治安,乌鲁木齐市的很多小区都采用安装门禁的方法以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用来开门的门禁卡在首府一些配钥匙摊点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复制出来,而且不需要任何手续,小区的安全让人担忧。
一分钟便可复制门禁卡
6月4日,记者来到了乌市新民路附近的一家配钥匙的摊点,这家摊点的维修项目表上,醒目地写着“复制门禁卡”字样。
“你这可以复制门禁卡?”记者询问摊主。“可以,复制一个20元。”摊主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门禁卡都可以复制。“要不要身份证?”记者问。“要那个干嘛?这跟配钥匙一样简单。”摊主回答。
记者把门禁卡递给摊主,他顺手拿出个“小盒子”,摁了下按钮,把记者的门禁卡在上面扫描了一下,小盒子发出了“滴滴”的声音。“你的卡里的信息已经储存到机器里了,可以复制了。”摊主说着,从一堆钥匙模具里拿出了一个和记者的门禁卡一样的模具。“就复制到这里,快的很。”摊主说着,把模具放到“小盒子”上扫描,“小盒子”又发出了“滴滴”的声音。“好了,回去开下,不行来找我。”摊主接过钱后,一副得意的样子。记者注意到,复制门禁卡的过程最多一分钟。
摊主告诉记者,这个“机器”很好买到,网上也就有。至于复制卡用的模具在乌市一些卖门的地方都可以买到。记者当日拿着复制好的门禁卡进行试验,果然打开了小区的门。
6月5日,记者又来到了北门附近的一家配钥匙摊点,这家摊点也可以复制门禁卡。摊主说:“只配钥匙也挣不上钱了,现在复制门禁卡的人越来越多,全靠它了。”
在两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首府多家配钥匙的摊点都有复制门禁卡的业务。在复制过程中,没有一个摊主向记者索要身份证,也没有人询问记者复制门禁卡的用途。一位摊主还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门禁卡他都可以复制,即使加了密的也一样。
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网上销售的 “门禁卡复制器”也很多,价格从一百多元到几百元不等,
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买这个机器的人很多。“用起来很方便,我们卖也不去问买家买它的用途。”卖家说。
小区门禁成了摆设
6月5日,记者借朋友的“门禁卡”进行了复制。当日下午,记者拿着复制的门禁卡轻易打开了朋友小区的门,门口保安也没有询问记者。
采访中,从事快递行业的小陆告诉记者,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会进一些小区送货。“有些小区装了门禁,有的货主干脆就帮我复制了门禁卡,这样大家都方便。”小陆说,他现在手里已经有两个小区的门禁卡了,他的一些同行手里也有一些小区的门禁卡,都是自己复制的。
记者也走访了首府几家小区,天津路上的一家小区的保安告诉记者:“进来的陌生人我们一般会询问,但是小区的人太多,不是所有的人我们都认识,有门禁卡开门的,我们也不便去问。”
复制门禁卡监管存在困难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0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开锁行业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开锁技术违法犯罪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加大对开锁行业的监管力度,预防和减少开锁业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发生。其中对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开锁业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建档立簿,登记详细信息,并实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至今还没有针对开锁行业管理的专门法规,这导致警方在管理查处时,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一位民警告诉记者。
他说,乌市警方曾联合工商部门,要求所有涉及开锁、配钥匙的公司、个体户,在办理营业执照之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备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法规规定强制要求其备案,约束力不足,导致公安机关无法获悉掌握开锁技术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个人资料。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西河街派出所民警何磊告诉记者,开锁服务属于特殊行业,经营者不但要办理营业执照,还必须到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留下从业人员的指纹、掌纹、血样、五官特征等信息。但目前很多个体配钥匙的摊贩都没有在公安机关备案,而且这些摊贩的流动性很大,公安机关监管起来存在很多困难。
随意复制门禁卡属于违法行为吗?新疆仕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康明远认为,目前对于复制、使用复制门禁卡的行为,法律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相关规定,存在监管空白。如果复制门禁卡用于盗窃或其他犯罪行为,提供复制服务的人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这种行为要靠商家的自律和行业部门的监管。”他说,另外小区物业也应该加强小区的治安防范,切实保护好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来源:中国西部新闻网
2015-06